這個故事是在描述 Valborg Werbeck-Sverdström 這位在1879年出生的瑞典女高音聲樂家的一生。敘述她在瑞典北方、在與大自然密切互動的環境下成長;而天賦與自然似乎就那麼地順理成章地產生了這時代裡最優美的歌聲。Werbeck 女士很年輕就能登台演唱,也在歐洲各處巡迴,無論多麼困難的角色與任務,她都有能力能夠勝任。
這中間,曾經發生了一個插曲,在她的事業日正當中時,在德國慕尼黑的演出後,有一位年紀很大的聲樂教授到後台來告訴她:如果她再繼續用這個方法唱歌,她的美聲將會消失。當然,年輕有成就的她不以為意,也很快地忘記了這件事。直到有一天,她的嗓子很不舒服,唱不出高音來,她非常沮喪並在床上躺了一個禮拜。在這失望的日子中,她回憶起小時候在大自然裡唱歌的感覺,也回想起在慕尼黑的那一位教授。一星期後,雖然聲音並沒有完全轉好,但是個性剛強的 Werbeck 女士還是鼓起了勇氣,繼續上場。之後,她似乎開始嘗試去了解並解決自己的問題。
1906年她與一位漢堡的作家/音樂工作者 Louis Michael Julius Werbeck 結婚。這位 Werbeck 先生是當時與 Rudolf Steiner 工作上非常密切的夥伴,於是,在1908年她第一次與 Steiner 先生結識。當時,雖然 Dr. Steiner 是位時代的開創者,但 Werbeck 女士的聲望也如日中天;據說,如果 Werbeck 女士找 Dr. Steiner 談話,所有與 Steiner 約談的對象都必須長時間等候。在一來一往的交換互動中,他們發現彼此的觀念是那麼地相近,而Werbeck 女士也漸漸找尋到她的新歌唱法,並開展她日後的歌唱治療工作。過了幾年,Dr. Steiner 撥了一筆款項讓 Werbeck 女士在漢堡創辦了聲樂學校,然而,這個學校卻很快地在幾年後(註:筆者不確定這個時間點)因為戰爭而無法繼續下去。
之後,Dr. Steiner (1925) 與 Werbeck 先生(1928) 相繼去世。而1932-1939年,在 Goetheanum in Dornach(歌德堂Goetheanum位於瑞士多納赫,是人智學世界中心)沿用了當時在漢堡創立的學校名稱,Wilhelm Dörfler 先生進行了當時的合唱工作。而Werbeck 女士也在1938年出版了她的著作『聲音探索開發教本(教學)』,這本著作的內容融合了她與 Dr. Steiner 以及人智學的兩位醫師長期討論的觀念與精神。(德文:Die Schule der Stimmenthüllung;英文:Uncovering the Voice: The Cleansing Power of Song),而因為當時的納粹主義的政權,屬於Werbeck 女士的聲樂學校直到她高齡80幾才再度重現。
花絮:
1. 這份內容有些小細節不是在網站上就可以找到的。如果不是 Boele 先生的一生與 Werbeck 女士有著直接與間接的關聯性,我們也無從得知。就某些時間點而言,無法非常精確地描述,因為當時聽得入迷了,沒有記錄下來,有點兒可惜。
2. Boele 先生把課程帶領到一個靈性的發聲境界,讓你感受到經由這個練習會呈現出的狀態與目的。我聯想到鋼琴演奏的音色、意境與境界,回顧以前在歐洲學習的音樂中,同樣重視這個觀念。這應該是台灣的音樂環境應該對音樂藝術努力的方向之一。